在凯发k8国际五公司三门核电工程施工总承包部有这样一个人,他是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先进个人、劳动模范、优秀共产党员,荣获过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,实用新型3项,省部级工法2项,获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、上海市安装行业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和三等奖、第二十八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,可以说,能拿的荣誉他基本拿了一遍。他就是三门总承包部CV项目部副经理尹付军,一位对技术工艺有着极致追求,不断进取创新的“书生”。
尹付军是2009年来到三门总承包部的,刚来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这位同志身上书生气太重,为什么?当时,三门AP1000核电作为世界首堆,CV组装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施工经验。CV底封头结构与球罐结构类似,外方专家将球罐施工平台的设计直接引用到CV组装平台上。但是,尹付军对此提出质疑,认为传统成熟的球罐施工平台并不安全,需要进一步改进。
作为世界首堆,谁都不敢质疑外方专家的权威。在当时,尹付军的做法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。但是作为当事人,尹付军可没这么多顾忌,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,自有一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气概。每天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考虑怎么改进CV底封头组装平台,经过不断地构思和论证,他“捣鼓”出了一个改进方案。经过专家评审,改进后的方案的确比原来的那个要安全很多。这个结构现在三门在用、海阳在用、荣成***也在用。这位初出茅庐的“书生”,一颗赤诚的匠心,一身浓浓的匠气,让人眼前一亮,质疑的声音渐渐消失。
刚和组装平台“干完架”的尹付军,又和CV上的临时附件铆上了。因为在CV底封头施工的时候,他感觉临时附件太多了,密密麻麻。于是,他就琢磨,能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这些临时附件减少?这样,我们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。经过不断地计算和试验,在做顶封头的时候,我们就把临时附件的数量减少了一半,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。
2009年,三门核电现场异常的热闹,各种大型吊装应接不暇。但是,CV项目部却遇到了一个难题,那就是CV底封头就位。2600吨的大吊车吊起这个600吨的“巨鼎”,穿过施工现场林立的钢筋,需要精确地落在就位点上,通过256颗螺栓固定到基础上。精度要求之高,就像穿针引线一样。
当时,连聘请来的美国专家都束手无策。在大家不知所措,茫然四顾的时候,尹付军主动向项目领导请缨,我是负责CV施工的技术员,而且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关键时刻,我就应该顶上去。
在研制工装的这段时间里,尹付军每天早早起床,经常工作到深夜,每一个小时都恨不得完成两个小时的工作,每天都在反复的验算、仿真模拟,推翻了一个又一个设想和方案、一遍又一遍的改进,终于,有一次模拟实验可以做到穿入213颗螺栓,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。因为按照美国西屋公司要求,只要有180颗螺栓正常固定即可达到稳定性标准。
经过评审,项目部打算按照此方案施工时,尹付军的书生气又上来了:“不!哪怕有一颗螺栓不能顺利穿入,这就不是个好方案!”
最终经过多天的奋战,在领导、同事们关切的眼神里,他设计出了一套工装。工装设计好后,他又反复测量底封头和基础上的螺栓孔位置,经过反复计算和修正,终于在第一次实地吊装试验时,256颗螺栓一次性顺利穿入,无一偏差!实现了全球首堆AP1000核电CV底封头零偏差就位。这是个历史性的壮举,就连在场的美国专家也竖起了大拇指、连连赞叹!当大家向他祝贺时,他只是淡淡一笑,眼神里有多日奋战的疲惫,但是笑容依旧灿烂,更有一份完成技术攻坚任务后的释然和喜悦。
八载春秋悄然而逝,如今,三门核电现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一号机组已经完全完工,最后的里程碑节点—热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,二号机组基本完工。
但书生还是那个书生,永远是那一身书卷气夹带着浓浓的匠气,不变的是那一颗对核建事业的热爱,专注而坚持,追求极致的匠心。只是时间将它打磨地更加通透,世界首堆的施工困难使它磨砺地更加坚定。